兜牢民生底线 增进民生福祉
——临潭县奋力书写民生“幸福答卷”
蔡文正 王丽霞
金秋时节,行走在临潭大地,只见道路四通八达、街面干净整洁、村庄错落有致,水、电、网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临潭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共享共治的发展理念,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交出了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
激活就业增收“一池春水”
9月24日傍晚时分,临潭县新城镇西街五社村民梁全生帮妻子收完今年种的2亩柴胡回到了家。不久前,他结束在外打工的生活回到家乡。
“今年中药材收成不好,油菜也遭遇了冰雹。不过家里有存粮,我打工挣的钱也够一家人花销了,日子过得还不错。”梁全生说,受到灾害影响收成的土地会得到相应的保险补偿,加上村里大部分人都在经商或务工,家庭经济收入基本稳定。
48岁的梁全生会的技能很多,他既是焊工,也是钢筋工、泥瓦工。
从哪里学来这么多技艺?
“我多次参加县上组织的农牧民劳务技能培训,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实用。”梁全生说。
“每年我过完正月十五出门,秋收前回来,干完农活后再在家门口打两三个月零工就准备过年了,一年的收入很可观。”梁全生说,村里大部分和他一样的手艺人就业渠道灵活广泛,在工地上很受欢迎,每人每年的收入都在6到7万元。
近年来,临潭县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稳定民生的头等大事,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定期举办以电焊工、木工、钢筋工、中药材种植、家禽养殖、家政服务、中式烹调、手工艺品制作、挖掘机驾驶、酒店管理、月嫂等为主要培训内容的各类培训班,培训各类技能人才6352人次,累计输转富余劳动力17.2575万人次,群众劳务收入逐年上升。
用心用情守护教育沃土
临潭县第二中学学生做化学实验。 朵国良
9月6日,临潭县2024年教育发展圆梦协会资助大会举行。103名优秀毕业生、75名困难大学生和55名优秀教师受到表彰和资助。
“高考只是起点,到了大学我还要继续努力。”临潭二中马博涛获得了1.5万元的奖励资金,他对大学生活充满向往,也激励学弟学妹们刻苦学习、圆梦青春。
临潭县英语老师李玉琴因为优异的教学成绩获得了3万元的表彰金。李玉琴从教已有十余年,多年来,她始终不断学习、潜心钻研,改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有所成。
“希望同学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不忘祖国重托、不负家乡厚望。希望更多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把家乡的孩子们扶上马、送一程。”表彰大会上,临潭县委主要负责人说,“临潭县历来重视教育,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抓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引导教育工作者们无私奉献,激励广大学生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回报社会。”
“奖励的目的是希望老师更敬业,学生更好学。”临潭县教育局局长李建平介绍,临潭县教育发展圆梦协会于2022年5月正式成立,以“奖优助困、提升教育”为宗旨,对优秀考生和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自成立以来,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收到各类赞助款共计930.8万元,三年累计发放奖励资助资金308.9万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21年以来,临潭县聚焦“12345”教育工作任务,笃定实干、攻坚克难,全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临潭县向教育强县迈进。
为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健康是民生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9月24日清晨,临潭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张彩霞在一阵忙碌中迎来了当天第一个新生命,虽有疲惫,但看着可爱的婴儿,她的脸上挂满笑容。
“每天多则六七个,少则三四个,看着一个个婴儿,心情特别好。”张彩霞是医院的骨干医生,除了接生,她日常还要进行妇女疾病筛查、孕检、母婴保健、高危孕产妇管理等工作,这也是妇幼保健单位的主要工作。
自2020年起,临潭县妇幼保健院连续五年被评为县直优秀医疗单位,儿童保健、孕产保健、妇女保健工作开展水平位居甘南州前列,这是临潭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临潭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强防治结合,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满意度。
“在临潭县医院确诊后直接去兰州就诊,不用办理转院手续,出院也是一站式结算,省时省力。”8年前,正在上大学的姜永红确诊了尿毒症。今年3月,她在兰大二院顺利完成肾移植手术,目前术后恢复很好。
“自己只需要负担百分之十左右的医疗费。现在报销完以后,每个月的医药费不到一千元。”姜永红说,在医疗、医保、社会救助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的持续帮助下,医保报销、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及时落实。
近年来,临潭县参保覆盖面逐步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医保基金平稳运行,切实减轻了参保群众和干部职工看病就医负担。随着县乡村三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就医环境的持续优化,群众看病就医更省钱、更便捷、更高效。
“‘因病、因学、因灾’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都可以申请临时救助。”临潭县民政局干部马骞介绍,由于临潭县社会救助申报审批程序规范、快速、有效,切实解决了群众过渡期生活困难。2022年10月,民政部授予临潭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全国社会救助先进单位”称号。
在民生领域,临潭县还有很多亮点。
引洮入潭工程投入运行以来,临潭县城及古战镇、卓洛乡和卓尼县阿子滩镇等周边乡镇5.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今年年底,中部片区供水项目一期工程竣工后,长川乡、羊永镇群众将会喝上干净的洮河水;新修建的沥青路面宽敞干净,乡村道路与国省干线的连接更加紧密,交通运输环境不断优化;公共停车场、供水供热、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城市更新行动极大改善了城乡居民住房安全和居住环境……在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临潭县正在书写新的民生幸福答卷。
团结奋斗聚共识 携手共画“同心圆”
——临潭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经济社会蓬勃发展透视
蔡文正 敏海彤
临潭县新城镇中潭牧业厂区。朵国良
深秋的临潭,中药材长势正盛,金黄的青稞迎风飘扬。在临潭县各生态文明小康村里,一条条宽阔整洁的公路像丝带一样四通八达,各民族和谐共处、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画面随处可见。
临潭县总人口16万,这里生活着汉、回、藏等15个民族。近年来,临潭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蹄疾步稳。
“我们将‘沿洮沿黄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区’联创共建行动与‘三抓三促’行动、冶力关5A级旅游景区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相结合,着力打造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高地,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临潭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夯实认同基础 凝聚价值共识
近年来,临潭县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理念。
开展学习培训、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收集整理、为民办实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N”等12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宣传活动及文艺汇演50余场次,编印发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资料汇编500余本,宣传手册、创建工作测评体系1万余册。截至目前,已打造完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广场17个、步行街3条、长廊2个、主题公园1个。
筹办民族团结进步“5·23”主题日宣传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同时,开展青少年“石榴杯”有奖征文活动,选拔优秀的中小学生、教师代表前往北京等地开展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让各民族学生、教师了解中华民族、领悟中华文化、深化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解和认识。
目前,临潭县已打造省道306沿线覆盖王旗、三岔、新城、古战等13个乡镇的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2019年10月,临潭县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同年12月,临潭县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共搭干群“连心桥” 共绘团结“同心圆”
临潭县城关镇教场村村民马全福是回族,他的妻子布泽仁是一位来自四川阿坝的藏族姑娘,结婚多年,他们的婚姻美满和谐。
布泽仁来到临潭后,把自己养殖牲畜的经验传授给了当地农户,邻居们也投桃报李,教布泽仁种植蔬菜、庄稼。
这是临潭县各民族守望相助、美美与共的生动典范。
在临潭,干部群众关系和谐,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致富。临潭县聚焦群众的“烦心事”和“揪心事”,精准对接需求。截至目前,各级各部门走访探视困难群众4196次,落实落地惠民政策4101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30个,帮办实事643件。今年以来,累计为孤儿、残疾人、特困供养对象、老年人发放各类补贴近8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临潭县切实把推广低氟边销茶工作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效增强各族群众健康饮茶消费观念,消除低氟病隐患,为3个乡镇4520户群众免费发放价值60万元的低氟边销茶。
一件件困难得到解决,一件件诉求得到落实,在临潭,通过群众工作全覆盖,架起了干部与群众紧密相连的“连心桥”。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共同体意识根基
举办洮州民俗文化旅游节、中国传统村落红堡子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艺术节暨农民歌舞大奖赛;
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千台大戏送农村”等活动;
举办临潭县“洮州花儿”大奖赛、“洮州儿女心向党 光影盛宴贺新春”为主题的“弘正杯”摄影大赛等文化活动;
举办第二届洮州(石榴杯)篮球争霸赛,“冶力关杯”中国·国际拔河公开赛暨第七届甘肃临潭拔河节、临潭大象拔河(押架)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
……
在临潭,一项项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让各族群众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
“本以为成了家里的拖累,没想到还能打工挣钱。”王法图麦是临潭县城关镇教场村村民,15年前,一场车祸让她变成了残疾人,靠着低保和残疾人补贴过日子。
2017年,临潭县双龙民族工艺铜器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家在公司旁边的王法图麦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应聘。
“去应聘的时候心里有些忐忑,没想到公司能留我工作。公司还考虑到我腿脚不便,让我在家里对铜器进行打磨抛光,现在每个月都能领到1800元工资。”说起现在的生活,王法图麦心里乐开了花。
双龙民族工艺铜器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民族工艺铜器产品的设计、加工、销售,铜器品种涵盖民俗用品、生活用品、文房用品及民族艺术品等。
公司先后投入产业帮扶资金300多万余元,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结对帮扶临潭县城关镇教场村99户500多人;吸收城关镇教场村、上河滩村、郊口村和八角镇牙布山村、八度村等村集体经济入股资金,累计发放分红资金46.26万元。截至目前,已带动20多户农户发展铜器制作相关产业,带动群众增收290多万元。
近年来,临潭县还深入挖掘民俗村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在王旗、石门等乡镇发展洮砚雕刻经营产业;在城关、古战等乡镇扶持发展铜器铸造、民族特色金银饰品加工产业。重点培育了古洮州文化产业园区、临潭县双龙民族工艺铜器铸造有限公司、临潭县洮砚产业基地传习所等一批文化旅游骨干企业,以“非遗+工坊+村(户)”的模式,搭建了帮扶平台,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
从一家一户的安宁和睦,到社会大局的稳定和谐,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临潭县始终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如今,临潭县当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各族群众情同手足、深度交融、亲如一家,共同为打造和谐繁荣的大家园努力奋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